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

6/12作業發表

1.我的大頭照:


2.我的工作照:




3.視覺傳達設計作品分析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分析:
    以上五張圖片均為紐約藝術家Michael Mapes的作品。這一系列以人像拼圖為主的藝術作品使用了玻璃瓶、塑膠袋、放大鏡、膠囊和昆蟲針等媒材,結合被分割、解剖的照片,放置在封閉的框架內有如標本。從遠方直視看過去,是一幅畫,但仔細近看,這幅畫卻是用許多物體一一組合而成的。這種表現手法很特別,也許是創意的一種技法,但也有可能想要表達出人類保存的零碎記憶。






4.產品設計作品分析:
(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2)


分析:    (1)這是為兒童設計的餐盤組合,把一幅畫轉化成放置盤子、杯子、碗,刀叉及湯匙的位置,這不僅可以吸引兒童注目,也可以再提升用餐的樂趣。
    (2)這是一款專門為iPhone手機設計的一款可折疊喇叭,可以說它完全背離了傳統喇叭方方正正的樣子,而是可以折疊收納,省下許多空間,也很方便攜帶。
(3)
      







分析:
    這是一張可以折疊、收納的椅子,也可以全部展開攤平,方便收納。它的設計手法是用木條的交錯而成型的。





5.空間設計作品分析:
(1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分析:
    做為閱讀空間,把整面牆和書櫃合二為一,可以省下書櫃的空間。中間做一個小閣樓可以拿到較高的書籍,是一個很適合喜愛閱讀人的專屬空間。





(2)





分析:
   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計,在樓梯的外側加設溜滑梯
,可以讓下樓更迅速,也可以和和要上樓的人做區隔,平時也可以當孩子的遊具之一






(3)







分析:
    這是一間在法國的一家書店,雖然看不懂文字在說些什麼,但是用書籍堆出拱型的入口,讓人一目了然是一家書店。





(4)
分析:
    以植栽作為主題,在牆壁上貼滿植栽的圖案,沙發採用綠色象徵大自然,而且在室內種植許多盆栽,彷彿在溫室中生長的植物。








6.開學第一個月內你自己的設計作品:
此次設計主題垂高爾夫球趣,了解每個動詞背後的意義,並運用在模型上,使高爾夫球可以循環重生。

7.學期結束前一個月內你自己的設計作品:
練習空間圍封與分割運用在微建築物上,並且套用各中手法使的原本方方正正的建築物變得更不一樣,更有特色。

8.兩張照片用來表達我對〞設計〞的認識與體驗:
(1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(2)


(1):這是我第一次設計的作品,是校園觀察。從這次的訓練中發現,設計的一切都得從觀察身邊周遭的事物開始。有了觀察,才會發現許多系微的東西是以前沒發現到的。這次設計是我很棒的啟蒙。
(2)這是設計微型屋的草模,也是我第一次做木工的好經驗,好體驗。做木工雖然很麻煩又很困難,但經過一次次的體驗、磨練,木工卻比想像中越來越有趣,且越來越熟練了。

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

5/22作業發表

5/22作業發表

訪問對象:張詔飛建築師事務所
1.     求學時期到現在就業怎麼接觸到建築設計這塊領域? 
早期對建築沒有概念,因為念理工科,填志願只能從理工科的項目開始填。建築當時分數滿高的,在當時是工科裡面除了醫學院分數應該是最高的。
 
2.     請問您對建築設計這個行業有什麼看法?
從外人來看大部分都會覺得建築很好很厲害,早其實是很好,可以一直蓋房子,但是現在空屋率那麼高,但建商還是有錢就蓋,空屋不一定有人住,都是一些投資客在投資,投資之後有人來買才來賣掉,所以建商很少倒掉,921時房子倒了一堆,有些建商也就無法繼續做下去。很多事情我們只看到外表,實際上跟想像中的當然不一樣。早期帶動台灣的經濟是營建、法資、經融三大行業,基本上這三種行業不太會倒,所以建築這個行業還是可以繼續發展做下去。所以建築還是跟以前一樣可以做,只是現在土地取得越來越不容易,而且法規越來越嚴格,資金成本越來越高,土地價值越來越高,成本一高,開發的意願就會降低,兩者成反比,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建築這個行業不景氣,其實也還可以。



3.     一開始進入此行業和你原本期望的有什麼差異嗎?
我一直都走這個行業,從學生時代就念建築,寒暑假也是在事務所打工,當兵時也從事跟建築有關的部門。大部分念建築的人都是一畢業就進入事務所上班,頂多換個事務所而已。其實學生時代時就很單純,也不知道未來會做什麼,大部分都從事相關行業像是營造、老師等等,甚至有人走很奇怪的路線,做電影的動畫那一類的。

4.     您認為台灣這塊建築市場是否有飽和的狀態?
人越來越多需求就越來越大,但是現在建築的科系越來越多,以前只有六間學校,現在大概有十幾所學校吧,以前人才很缺,所以幾乎一畢業就有工作,如果考上建築師就可以保障薪資,現在當然不一樣,很多專業都與建築有關,像是結構、土木、室內設計,人越來越多就不一定朝建築師發展。很奇怪的是雖然快要市場快要飽和,但是要找人才就是找不到,可能現我們一般50人進入建築行業的25人,分配到不同公司,可能就不太夠。但從以前到現在累積的人數其實很多,每接一個案子競爭就會非常激烈。人才法則要從兩個方面去看,從一個事務所來找人的話是不會飽和,很缺。但是以一個社會競爭來講,反而人很多。
5.     您認為國內建築師和國外建築師的差異為何?
養成教育不同。我現在有在北京清華大學修碩士班,大陸的競爭很激烈,每天幾乎都是讀書,跟我們很不一樣,國外的建築師很多都是不是經由這種制式化的訓練培養出來的,他們有些是素人,自己摸索出來的,國外很多都是從小興趣培養,台灣卻等到大學才了解自己的興趣,所以念這個科系要對建築這個行業有熱忱。所以這些只是一種訓練的過程,國內很多只是套用國外的教法,課程直接翻譯原文書,教授也都是從國外留學回來,但是這套方法不一定適合我們。

6.     請問你有哪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建築案子嗎?
每個案子都令我印象深刻,都是我自己接的案子,沒有什麼不喜歡的。接的案子很多,例如辦公室、廠房、廟宇、住宅及學校等。在斗六當然也有接案子,例如在斗六棒球場、工業區,以前在民生南路也很多住宅,但現在很多都違建,因為地不夠的關係,中山路也有。我在斗六算昰中、新一代的設計師,以前都是菜鳥,接的案子不多,但現在就漸漸案子多,且數量穩定但大部分都是住宅居多。
7.     請問你給建築系的學生有什麼建議嗎?
現在才大一,要發現自己的興趣,不昰喜歡就是喜歡。念建築是要有一點天分,後天的訓練是彌補先天的不足的。我建議建築系的學生要很會玩,因為念設計很累,以前都是和同學一起趕圖,一起玩,翹課也是如此。但是我覺的專業不足,專業沒有學的很精細,我們並不昰只會用電腦,其他人若到外面學,也昰可以達到的。例如結構並不昰我們建築的專長,但是我們可以去了解。一開始寒、暑假到處去事務所學習,一開始當然什麼都不會,但是後來在學習過程中也學到不少專業。當然技巧也昰很重要的,如作模型,畫圖,是基本的技能,速度也很重要,將來考執照,速度是很重要的,昰我們在學校學習較不足的地方。
 

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

5/1作業發表

Q:請問您當初是怎麼接觸到產品設計?
A:第一個是因為我背景是學工業設計的,所以當然我的專長就是在產品的設計上。那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個人的興趣,因為我喜歡幫產業做新產品的開發,讓他們能夠去做量產,然後能夠生產、賣錢。不過主要是興趣,就是喜歡幫人家做新產品的開發。


Q:請問老師比較講就機能的實用性還是外觀的美學性?
A:以前的話我會比較偏向功能,現在的話我是比較偏向美學。以前偏向功能的原因是因為消費者導向的關係,消費者要買的這個東西主要是實用功能的滿足,所以以前我都會把重心放在功能的設計,但是因為生活時代的不同、生活水準的提高,大家除了實用功能的滿足外還有一個就是他們喜歡美的東西。還有就是業主肯花錢,美的東西可提高他的物價價值,這樣的情況下,我就會把重心轉移到美感和美學的部分。主要是說,我個人比較傾向做美的東西,實用功能的部分我也會去滿足他,但就只是基本的滿足他而已,不會去做複雜的功能。


Q:請問老師對產品設計這塊市場的發展性有甚麼樣的看法與見解?
A:如果說產品設計現在目前的發展性其實比較飽和,因為過去產品的設計比較強調是工業的設計、工業量產,以實用為導向,很多人在這塊裡面受教育和專業培養,所已滿多人都會做這塊,在加上這塊市場在國內並不大,所以內需沒有那麼多,外銷比較是重心。那外銷的設計呢就必須要是迎合當地的生活起居的需要,所以就不太能用自己的觀點幫他做設計。外銷遠超過內需,然後又產業外移,在這些狀況底下,產品設計沒有像之前那麼多機會,所以我們就要以朝向全球化的想法做產品的設計,要常常和國外做連結,不能像以往只注重於內需,內需的機會是不大的。大部分的產品設計公司不大的都沒辦法生存下來,大多會轉型,設計公司大多會走向比較多元的發展,邁向國際化。


Q:請問老師作設計時與業主想法有差異時要怎麼做選擇?
A:從實務的經驗裡,我個人認為要從業者的立場去考量一個設計,業者本身是擔負設計風險的主要,而不是設計師。設計的人因為對市場的體悟性沒那麼高,往往造成本末主義、只是一廂情願,而業者對於市場的敏銳性比較高和實戰經驗的豐富,所以業者要求的部分都是出自於他的經驗,我們設計的都主要以他為考量。但是一個設計師若只是純粹的聽業者所有的要求的話,那個設計出來的東西可能已經失去了一個設計者應有的專業和風格。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取得一個平衡,第一個要先考量業者所要的去做設計,但是身為一個設計師也要堅持自己的創作與設計理念,並想著該怎麼和業者達成契合。所以這個沒有誰對或誰錯,照理說應該是兩者的一個結合,才是雙贏。


Q:請問老師和業者有過爭執嗎?
A:喔,很多。大部分是一開始的時候,我們的想法、我們自己做的提案,很多時後容易被推翻。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業者覺得產品若沒那個市場,有創意也沒用,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是可以堅持的說我不願意改,但這樣的堅持下案子就吹了,是可以堅持己見,但我是不幹這種事情的齁,因為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們是設計服務業,像你去一間餐廳吃飯,服務生不是應該要對你百般的呵護與尊重嗎,因為是一種服務業嘛!那我們的設計也是一種服務業,當然他不低賤,所以對於你的客戶也應當給予尊重,所以我也會聽他的意見,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我們就不會撕破臉。我會試著用溝通說服他,讓他接受我堅持的部分,讓這塊可以留著,這樣成功的機率是很高的。所以經常被推翻,我最高的記錄是我提了30個案子,30個都被推翻,因為沒有市場性,成本太高同款的比一比就不行了,這樣要怎麼生產?我覺得這樣也有道理,但是在最開始設計的時後不要被這個給規範,業者也很清楚說不要給你太多的規範,因為規範了就是封鎖了所有的創意,但是也因為這樣到後來會經常被推翻。所以現在我都會事先和業者溝通,先規範一些但是卻也沒有影響我的想法,這是最理想的。


Q:請問老師入行幾年了?
A:很久了很久了,扣掉學習的,開始執行的,我的工作室的執行也有18年了。教授和工作是不衝突,所以是邊當教授邊開工作室。


Q:那麼在條路上請問您走的是很順心還是跌跌撞撞的?
A:一開始是很辛苦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在幫別人開發鎖,類似那種喇叭鎖,是做全球市場,這個裡面有最大的困難是,這個鎖的構造挺複雜的,因為做的如果太簡單小偷一下就打開,所以你要想的比較複雜一些,真的很不簡單,當時這個案子我大概走到三分之二就差不多停了,因為難度太高,可能我那時候的專業還不到那裡吧,就沒辦法做出很不一樣的東西來。所以在設計這行裡經驗是重要的,必需要累積在產業的所有經驗,才有辦法做出不一樣的東西。我擅長的是衛浴設備的五金,還有手工具、電動工具,還比較拿手的是文具類的。做的比較少的是3C類的,因為3C類大部分的重鎮在台北,那邊已經有一群設計服務業了,去搶那一塊不聰明嘛!所以這個跟地方的產業是有相關的。


Q:您曾經想過要換跑道嗎?
A:沒有,沒想過。反正就是興趣嘛,就有拓展。就像我本來做產品嘛,現在也不見得全部都是做產品,像是文創嘛!幫嘉義、雲林做一些文創的東西,那這些東西和產品設計又不盡相同,像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公共藝術啦,像上一次的稻草人公共藝術,那也是很好玩啊,也是文創的東西嘛!所以說有拓展,像現在也有幫雲林縣北港作文創的開發,幫他們做糕餅業和宗教,像喜餅、花生糖阿,想想有甚麼食品可以開發,食品和設計也是有相關的,幫忙開發食品業是很有趣的,可以幫忙想點子,很多東西都是這樣開發出來的嘛!


Q:那產品設計有甚麼風格派別嗎?
A:派別喔,派別我到是沒甚麼感受欸。但是慢慢的在國內來講,有一些族群和人,透過一些獨特的管道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。也不是風格,算是代表性人物吧。所以風格我到感覺不出來,但是國外是有的,譬如說有的人會走簡約風的風格,像在歐洲荷蘭他們有一群年輕設計師很愛搞這個,那在德國你會發現他們比較注重實用機能,就比較是機能主義風格。


Q:那您對現在這塊領域的學生有甚麼建議嗎?
A:學生喔,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幾個齁。第一個就是設計的基本功,譬如說應該要有一些個人的獨特想法。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又怎麼會有創意?還有就是設計的表現上面也有基本功,要透過圖面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,要能夠畫出來,我比較傾向不要完全都靠著電腦,不能老是靠他把自己現制了。最後一個就是要有熱忱,這個行業說競爭也還好,但是也競爭,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大家都說他辛苦,但是又有哪個行業不辛苦?所以累,大家都累。比較重要的是那股熱情,把吃苦當吃補,就看自己的心態啦,我認為熱情最重要。


Q:最後想問您,您有甚麼印象深刻的代表性的作品嗎?
A:代表的作品喔,我有做一個給美髮師的美髮剪,他是一個人性化的美髮剪,這個有得過發明獎,他對美髮師最大的幫助是他不會有職業傷害。美髮剪是一個硬邦邦的東西,如果給美髮師剪過頭髮應該知道他們的手一直在動,那這個硬邦邦的東西會讓他的手指產生職業病,因為一直卡又一直在用,所以我把他設計成一個比較活動式的美髮剪,當他姿勢改變的時候,他的固定扣會隨著手指改變而跟著改變,他永遠都是平的,我認為那應該是一個滿有貢獻的作品,對美髮師來說。另外一個比較喜歡的,應該是...期時有好幾個,有一個是銷歐洲的,沖茶的,可以讓沖茶的濃度可以適度的控制,過程不會讓他靜泡太久,他有一個像浮標的東西,時間大概到了就會自己浮起來。只銷歐洲,雖然我們也喝茶但他們有teatime,而且他們很大量不像我們小小杯,又喝得很豪爽。如果要說的話我比較喜歡的就是這兩個。